四川能读数字艺术设计专业的中职学校有:成都金海洋创意产业职业技术学校、四川爱华学院等中职学校。
一、四川能读数字艺术设计专业的中职学校名单汇总
序号 | 中职学校名称 |
1 | 成都金海洋创意产业职业技术学校 |
2 | 四川爱华学院 |
二、四川能读数字艺术设计专业的部分中职学校简介
1、成都金海洋创意产业职业技术学校
成都金海洋创意产业职业技术学校简介
成都金海洋创意产业职业技术学校是由四川省成都市教育主管部门 (成教办【2011】3号)批准成立的由西南著名国际认证教育机构成都金海洋集团创办的全日制统招中等职业学校。学校校长由西南著名IT国际认证教育专家成都金海洋教育集团王云董事长担任。
成都金海洋创意产业职业技术学校占地面积
学校位于成都高新区西区金海洋教育园,与电子科大、西华大学、INTEL、成都现代工业港等紧邻,学校自有土地约100亩,校园风景如画,四季葱绿,景色宜人,拥有塑胶跑道及训练足球场1个,标准篮球场、乒乓球场10余个,专业实验室10余个,各类教师150多人,各类建筑面积约30000平米,规划建筑 53000多平米,校外实训基地5个,保证学生"学业+就业+创业"的一条龙服务体系!
成都金海洋创意产业职业技术学校办学理念
学校倡导"职业教育即就业教育"的办学理念,坚持"METI办学模式":"建一个专业、办一个企业、带一个团队、创一个产业"的办学思路,全面建设以职业发展为红线的教育教学与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学校以知识生产外包(KPO)为手段、以教育服务外包(EPO)为核心、以人力资源外包(HRO)为平台,全力打造现代教育培训产业增值链!
成都金海洋创意产业职业技术学校证书
学校采用"一学多证",即每个专业均包含:一个学历专业证书、一个实训课程证书、一个创业课程证书、一个职业认证证书、多个国际认证证书。
学校建立了"5-1-5"发展体系:一个教育园区、一套斯菲亚职业发展体系、一个人力资源外包平台、一个创业就业基金、一个学生就业数字化管理平台、五大产业集群的人力资源服务(信息服务外包集群、会展经济企业集群、电气与汽车配件营销集群、手机游戏与移动互联网开发集群、海事物流与海乘人力资源外包服务集群)。
金海洋已建立了 "微软认证高级技术教育中心(Gocean CTEC/MCPLS )"、"PROMETRIC国际考试中心(GOCEAN APTC )"、 "金海洋教育财政支持体系(GOCEAN FAS)"、"斯菲亚职业发展中心(CNSFIA)"、"西训人才联盟"、"金海洋工学模式示范基地"、"中韩幼教示范基地"等就业创业服务机构。
2、四川爱华学院
四川爱华学院简介
四川爱华学院于1993年由原四川省委副书记聂荣贵同志、原西南民族学院院长孟铸群同志等一批老领导、老专家筹建。是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成都市教育局主管,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修学院。学院占地面积约341亩,校区学生规模近7000人。学院坚持“让一切爱华学生成才,让一切成才学生爱华”的办学理念,以学生“思想素养、文化内涵、社会适应能力”提升为目标,着力培养具备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现代都市职业青年。
四川爱华学院专业设置
学校通过20多年的发展探索,已经构建了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六大热门专业类别——学前教育类、建筑工程类、旅游管理类、机械工程类、经济管理类、计算机类;具体专业包括:学前教育(双语方向)、学前教育(美术方向)、学前教育(音乐方向)学前教育(舞蹈方向)学前教育(健身方向)、建筑工程技术、、建筑工程造价、建筑工程装饰设计、空乘服务、民航安全技术、航空服务、铁路管理、高铁服务、酒店旅游管理(导游)、汽车制造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全能班、汽车营销服务、行政文秘、财务会计、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平面设计师、室内装饰设计、硬件网络工程师全能班等共计20个专业方向;创新形成了“专业技能+学历教育”复合型和“校园理论学习+企业技能实战”分段式及“就业培养+创业辅导”并举的培养模式,让100%以上的学生毕业就能找到满意工作,并涌现大批毕业后开始创业的学生。
四川爱华学院师资队伍
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与永恒主题。爱华学院始终坚持以教育为中心工作,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主题,以培养人才为根本任务。全面推行因材施教和素质教育。师资是质量的保障。我院始终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已经建立了一支以专家学者为骨干,年轻有为,责任心强的教师为教学中坚的师资队伍,同时,四川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又为我院提供了强大的名师保障。用一流的师资与学术铸就爱华品牌。
四川爱华学院教学模式
学校实行“分层教学、特色课程、自主选课、弹性学制”的教学改革,全面推行学分制,尝试民办高校教学模式的创新。学校坚持“以学生为本”,从严治校,促进教学同步,提高教学质量。分层教学是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学习特点等特征,将所学课程的教学起点、内容、深度、方法和课时数等要素,构建成不同层次的教学组合,适应“个性化教育”。